邓石如书法字典app 邓石如书法字典推荐
邓石如书法字典就选集大家书法字典,是一款专业的书法查询工具。软件界面简单精致,很多功能一眼就能看到,方便用户查找。各种书法应有尽有,用户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进行练习。有需要的朋友不要错过哦,快来下载吧!
相关介绍:
清中叶以降,金石学复兴,碑学书法得到极大发展并产生诸多碑学书法大家,其中贡献最巨者当首推邓石如。他“运用自己的篆法,开创新体,不能归属于任何一派,世称‘邓派’”。在清代被誉为“四体皆精,国朝第一”。
《白氏草堂记》为邓石如晚年(62岁)大字小篆作品代表作之一,作于清嘉庆九年(1804年)四月。此作为六条屏,单条高180余厘米,宽46厘米,每条屏2行,每行8字。字形跌宕有序,书风沉厚雄浑,气势恢宏磅礴。
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在邓石如生活的那个时代,笔、墨、纸等材料和工具已经非常丰富,邓石如发挥长锋羊毫的特性,大胆突破陈规,信奉“惟笔软则奇怪生焉”,把笔、墨、纸最大化地利用起来。
书写工具的变化使得使用工具的方法也随之变化,长锋羊毫在邓石如手中转指调锋、翻折绞转、指腕并运,全身之力贯注毫端,这一技法突破所产生的艺术影响如“一石击起千层浪”,康有为受此启发得出“圆笔用绞,方笔用翻。圆笔不绞则痿,方笔不翻则滞”的艺术总结。
笔法的变革也是产生新线条美的先决条件,邓石如恰到好处地运用转指绞锋,创造出了《白氏草堂记》这种丰厚苍茫的线条,为后来碑派书法的用笔方法指明了一条道路。《白氏草堂记》在运用“圆、方、翻、折、转、绞、错落、排叠”等用笔的同时,一笔一画中都有隶书笔法的存在。
这便是邓石如变法的又一重要特征,其核心是对篆书笔法从无形到有形的结合。邓石如用隶书笔意写篆书,把隶书的蚕头雁尾稍弱化,结合篆书圆起圆收的书写特点,在横画起笔时,从右上逆入至左下翻笔调锋向右裹锋行笔,在收笔处形成弱化后的雁尾,再回锋顺势45度角提笔,这一连贯的处理将隶书笔意无形中融入到了篆书笔法之中,使点画丰富,毛笔功能全部释放,为其篆书注入新的生机。
《白氏草堂记》在结体上显得更加上紧下松,字形修长,排叠关系更加突显。邓石如60岁时曾授书包世臣3年,期间,他授包世臣书法要诀“疏处可使走马,密处不使透风,常计白以当黑,奇趣乃出”,这是邓石如对篆书结字奉行的标准,疏和密、白和黑的这种艺术效果对比的美在此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对比与变化是追求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方法,在篆书创作中进行疏密对比变化同样极其重要,此作由于笔法的丰富,结字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,密处更加密,使得疏处更加疏朗,这就产生了疏与密的对比变化。
密是以黑为主,疏自然是以白为主,这就产生了相互交叉的一种疏密、黑白、错落有致的对比关系。这种关系的运用也就是“奇趣乃出”的基础,是一种艺术趣味,更是一种艺术的视觉美。
《白氏草堂记》的章法独特,也是一种变法。历来小篆章法上下字距宽、左右行距近。而此作上下字距几乎互相穿插,左右行距有半字之宽,这种章法在历代小篆作品中很是少见。由此也能看到行书的章法特征,即上下字有一种气韵贯通、一气呵成的感觉,邓氏对小篆章法的创新和变法,也让小篆的章法更加丰富灵活。
世人对小篆的一贯认识,停留在秀雅、细致、飘逸、风格面貌单一,没有大起大落,不具备丰富性和创造性的偏见和局限上。
查看更多资讯请关注6z6z下载站
下一篇: 魏碑书法大字典下载 魏碑书法查询软件推荐